把握机遇 克难奋进 (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4-06-23  来源:水利协会   点击数:2047  

                                                  把握机遇     克难奋进

                               进一步开创我省水利水电企(事)业发展新局面

                               ——我省水利水电企(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湖北省水利水电企业协会

                                                      2013年 12 月

 

 

       湖北省水利水电企业协会于2013年7月16日换届之后,按照工作安排,协会会长张感山和常务副会长向德明同志带领协会秘书处工作人员对我省水利水电管理、设计、施工、监理咨询、质量检测和机械制造等不同类型、不同体制、不同效益的40家企(事)业会员单位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走访、调研。就如何把握机遇,克难奋进,进一步开创我省水利水电企(事)业发展新局面的问题,同企(事)业单位的负责同志、技术人员和一线职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座谈、交流和探讨、研究。

      现就调研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通过调研,总体感觉是:在各级领导和省、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绝大部分水利水电企(事)业单位坚持抓机遇促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坚持抓改革促改制,激活了经营机制;坚持抓管理促创新,推动了企(事)业单位综合实力的提升。同时,也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制约了发展,甚至成为发展的桎梏。从调研的40家水利水电企(事)业单位来看,他们在抢抓水利投资机遇、狠抓水利工程项目、精心组织施工建设、强化各项内部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促进了单位的经济发展,保持了单位的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各企(事)业单位之间改革发展很不平衡。同时我们也认为,全省企(事)业单位一些比较有效、好的做法值得充分肯定和认真总结,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实要引起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一、做法与效果

    据初步统计,我省水利水电企(事)业单位有近500家,其中在省水利厅建设处注册的水利水电施工企业300多家、设计单位20多家、监理咨询40多家、质量检测30多家,管理体制上40%为股份制或民营企业,60%为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

      (一)大力抓改制,明晰了自主经营权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管理体制不顺成为了企(事)业单位在市场竞争中的羁绊,给企(事)业带来了生存和发展的困难,有的甚至导致经营停滞。多数企(事)业管理者和经营者认为,管理体制与改革形势和市场经济不相适应,是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必须下大力气认真、及时、彻底的改制,只有改制才有出路、才有发展的后劲。我们调研的湖北大禹、水总、华夏、咸宁三合、十堰浩川、宜昌楚耀、荆州楚峰等公司均是由原省、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二级单位脱钩 改制的,或为股份有限公司,或为民营企业。他们大胆改革改制、公退民进“断奶”、妥善安置职工,掌握了企业人财物和经营自主权,企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湖北大禹、水总公司改制前是厅直事业单位,人员众多、负担沉重,资产都仅有6000多万元,年施工产值也只8000多万元。2003年脱钩改制为股份制公司,经过近10年的发展,现公司经营业务遍及省内外,并迈出了国门,分别形成资产近5亿元,拥有各类专业机械1200多台套,年施工产值12亿元,年上交税收5000多万元。先后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全国优秀水利企业”、“全国水利建设系统先进单位”、“省级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等称号。十堰浩川公司前身是郧阳地区水利水电工程队,曾一度停滞经营,2005年整合十堰楚河工程建设公司组建湖北浩川民营企业,年施工产值由改制前不足5000万元到2012年突破了2亿元,年利润从几十万元到2012年实现利税2000多万元,员工年均收入6万多元。可见,改革改制为企业发展带来了契机,企业管理灵活、发展较快、效益明显,改革改制是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全力抓工程,促进了水电建设

      企业的发展靠工程项目支撑,只有抓住机遇,狠抓项目,建好工程,才能不断地发展壮大。从调研情况来看,多数企业一是抢抓机遇。国家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制定出台了支持水利的一系列重大的政策措施;我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六大重点建设任务,推动湖北水利强省建设。企业抢抓水利事业进入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历史最好时期的机遇,团结带领员工上下一心、全力以赴,促进企业发展壮大。二是狠抓项目。水利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为水利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较好的外部环境。企业全面投入,积极争取省内外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湖北大禹、水总公司近10年分别参建了700多个项目,湖北水院年设计项目100多个,二级总承包施工企业年均施工项目20多个,甲级监理公司年均监理项目10多个。三是建好工程。水利企业全面参与了南水北调、城市防洪、堤防加固、水库除险、泵站改造、水电开发、河流治理、灌区续建、农村安饮、农田治理以及援建工程项目的建设。近年来,湖北大禹、水总公司年施工产值过10亿元,二级总承包施工企业年均施工产值近2亿元,湖北水院年设计创收1.6亿元,甲级监理公司年均监理费1000多万元。在工程项目建设中,企业精心组织,打造“优质工程”。湖北大禹、水总公司施工的武汉市龙王庙险段综合整治工程和监理长江干堤加固工程获“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中国鲁班奖”;省汉江遥堤加固工程(非隐蔽工程)等10项工程获省水利工程优质奖(江汉杯),同时,省河道堤防局等10家建设单位、湖北水院等2家设计单位、湖北大禹、水总、华夏等14家施工企业、湖北华傲等7家监理公司获奖。水利企业为湖北水利的防洪、抗旱、排涝三大体系建设以及在水电开发、机械制造等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

(三)着力抓管理,提升了企(事)业的整体素质。

    管理既能出成果、又能增效益。归纳起来,绝大多数企(事)业单位主要着力抓了四个方面的管理。一是抓建设合同管理。多数企业聘请法律顾问参与建设合同的咨询和拟订,建设合同管理纳入到了法律层面,认真履行建设合同:一方面按要求建设好工程项目,一方面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二是抓工程质量管理。无论是工程建设单位还是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严把工程质量关。施工企业对质量管理人员每年组织公司内、外培训,对项目质量实行内部审核,落实“三检”制度(即初检、复检、终检),确保建设工程质量。企业会员单位积极参加了2013年“质量管理年”活动,从制定方案到行动措施的组织落实,增强了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三是抓安全生产管理。“安全就是效益”在企业中已深入人心,施工企业都有持证上岗的安全员,有的还专设有安全科,负责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同时积极接受和配合建设工程所在地政府安监部门的监督与管理,保证了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四是抓经营管理。在经营管理上,大多数企业一直在探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管理模式,不断调整经营管理模式,以求找到最适合、最有利企业长远发展的经营管理模式。企业经历了项目、人财物统一管理,到项目责任承包,再到实行划区域分公司管理,最后形成了项目部加区域分公司管理,扩大了经营范围,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四)下力抓发展,壮大了经济实力

发展是硬道理,是不同体制、不同类型企(事)业单位的主旋律。他们围绕单位“十二五”发展规划总体目标,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下力抓发展,壮大了经济实力。厅直单位在抓好工程建设管理的同时,下力发展综合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省漳河局确立“向项目要效益、向资源要效益、向市场要效益、向创新要效益、向人才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的发展思路  ,建设文明富裕美好和谐的新漳河。工程管理创一流,先后获“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全国防汛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单位”、“省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综合经营“9+1”,总公司发供电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的以电代燃、增效扩容、线路改造、防汛抗旱变电站等项目,城镇生活工业年供水1亿立方米,禹龙水建总承包二级年施工产值近2亿元,瑞洪监理咨询甲级,土木工程设计乙级,楚禹科技年中标额5000万元,水产加工年销售收入1400万元,还有林产品及疏浚等经营项目,全年经营收入1.8亿元,职工人均年收入达5.5万元。水电企业未雨绸缪,调整经营方向,取得良好效益。荆州楚峰公司是二级总承包施工企业,员工240人,原主要经营水建和房建,年收益1亿元左右,公司董事会考虑水建和房建的高涨期几年后将会发生变化,而且水建、房建目前市场竞争激烈,及时调整经营方向,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成立砼混公司和科研公司,同时开发科研专利产品,两个公司年创产值1.5亿元,计划“十二五”末产值达到5亿元。企(事)业单位紧扣发展目标不放松,一心一意抓发展,在工程管理、经营发展、职工就业、 稳定队伍以及为国家上缴利税方面作出了贡献。

(五)强力抓队伍,保证了稳定发展

加强队伍建设是企(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多数企(事)业单位,在组织机构、科研团队、技术人才、营销队伍、文化建设上都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由此带来了很好的效果。湖北水院是我省最大的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单位,拥有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设计、咨询等14个甲级资质。全院设有6个职能管理部门,13个勘测设计专业部门,3个分院和3个二级法人单位。在技术人才方面,拥有各类注册工程师近200人,正高职高级工程师68人,高级职称230人;享受国家津贴、省政府津贴的专家、水利拔尖人才、水利科技英才等30余人。培养的众多水利领尖人才,为湖北不同时期水利重大战略决策及重要水利工程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他们既服务了水电建设,又促进了自身的发展;既作出了贡献,又提高了职工的生活待遇。顾地科技公司是我国最早一批从事塑料管道生产的企业之一,从最初的PVC护套管做起,发展至今已成为横跨PVC、PE和PPR三大系列40多个品种5000多个规格的综合性塑料管道生产企业,是国内塑料管道行业为数不多实现全国布点生产、年产超过10万吨的企业之一,有力支持了引、排水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其发展得益于注重科研、营销和关心职工,公司采取内引外联,与国内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协作关系,聘请专家教授为公司科技顾问,与湖北工业大学共建塑料管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增强了科研实力,促进了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按照现代化企业管理要求,建立营销管理目标和工作标准。营销队伍遍及全国,产品行销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注重关心职工,公司职工2765人,根据职工职业生涯规划结合公司发展加强职工培训。先后为职工办理了社会、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保险,参保率达100%,发挥工会职能作用,维护职工权益,职工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截止2012年末,企业总资产达17.96亿元,实现年销售收入15.09亿元,利润总额1.38亿元,上交税金9000多万元。先后获得“中国塑胶建材制造企业10强”、“全国优秀水利企业”、“全国优秀民营企业”、“湖北民营企业50强”等荣誉称号。十堰浩川公司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打造和谐浩川,把稳定职工队伍作为企业发展的保障,先后建立了职工购房、工龄、技能补贴制度,通过第三产业安排职工家属,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把浩川公司建设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企(事)业单位强力抓好队伍的建设,呈现工作一流、业绩突出、和谐稳定、发展良好的局面。

        二、问题与原因

通过调查,各类企业也反映了目前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综合归纳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水利定额标准偏低

     水利企业强烈反映,目前所使用的水利定额还是2002年的标准,与现实物价指数极不相符,不利于水利建设发展。一是取费标准比较低。水利行业的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的取费标准较之铁路、交通、市政、建筑等行业为最低。比较突出的是人工费、原材料费、税费涨幅较大,原材料费涨幅翻番,综合税费达到6.49%;仅以定额人工费为例对比,如下表:

 

 

 

 

序号

 

 

 

 

名称

建筑市政定额(鄂建文【2012】85号)

水利定额(水总【2002】116号,六类地区)

枢纽工程,上限

引水及河道工程,上限

工日单价(元/工日)

工时单价(元/工时)

工时单价(元/工时)

占建筑工程人工单价的比例

工时单价(元/工时)

占建筑工程人工单价的比例

   1

初级工(普工)

56

7.00

3.04

43.43%

2.32

33.14%

   2

中级工(技工)

86

10.75

5.62

52.28%

4.36

40.56%

   3

高级工(高级技工)

129

16.13

6.61

40.99%

5.06

31.38%

   4

工长

 

 

7.11

/

5.40

/

二是专项资金不落实。中央投资水利资金主要是工程项目建设费用,在项目实施中,一些专项资金没列入项目资金计划,如设计费、监理费、检测费以及工程措施费(特别是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等项目)等。三是利润率不够理想。由于取费标准低和专项资金不落实,水利企业出现“中标痛苦、不中标更痛苦”的现象,中标项目只能保“饭钱”,不中标项目没饭钱、没业绩。如湖北大禹、水总公司年施工产值过10亿元,据初步统计,利润率仅有1-2%。

   (二)招标投标需要完善

     水利企业普遍反映,在招标投标过程中,有些地方执行招标投标政策和制订的标书内容不够规范。一是工程标段划分过小。一个工程项目划分为几个标段,本来无可厚非,但问题是不是从工期和质量出发而是为照顾关系,人为地过分划小标段。某市有个中小河流项目2000多万元划分了5个标段,一些小农水项目也是如此。标段划小了,不利于建设管理,也增加了建设成本,严重的是难以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甚至有可能产生违纪违法现象。二是围标(串标)现象存在。有的借资质、买资质进行围标(串标),有的压价、低价中标,有的中标后不组织施工建设,而是“提点”非法转包,转包给无队伍、无机械、无技术的人施工,影响较坏。三是业绩设置不尽合理。有的属于企业资质经营范围,由于没有业绩投标不能入围,有的企业有相应的业绩,但工程没有竣工验收无业绩证明也难以中标。四是标书制订不符规范。比如招标投标法规定,设备采购标的达50万元以上必须招标。而有些工程标书把设备与土建打包在一起招标,导致设备采购不够规范。五是地方干预较多。在工程招标过程中,有的地方领导及行政部门干预较多,导致不合理不公平竞争。

  (三)监管工作有待加强

    国家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带来了水利建设市场的繁荣,厅有关职能部门在监管工作上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比如有关处室单位组织了专班,狠抓了典型查处,利用多种形式及时的通报,确保了水利建设管理工作有效顺利的进行。但是,此项工作情况复杂难度很大,因此监管工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市场准入审核工作待加强。据说外省进入我省建设市场的企业有150多家,其中具有一级总承包资质的企业近80家,对我省水利施工企业冲击较大。如某市一家二级总承包施工企业,原市里水利建设年投资1.6亿元,他们中标在50%以上,现该市水利建设年投资16亿元,而中标份额不足15%。省招标投标交易中心新制订的评标办法,在投标中,省内企业较之外省企业有明显的短板(外省施工企业资质高的较多),无形竞争压力增大。二是监管查处力度待加强。部分施工企业没有基本的施工队伍和施工机械,只要有招标项目,无论大小(有的项目小至100多万元),都报名投标,主要靠借资质、卖资质揽钱;有的施工企业即使中标了项目,由于当地各方干预多,也无法组织施工,只有收“点”违规转包,工程质量根本得不到保证。还有工程建设中的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监管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三是资质升级管理待加强。一方面,施工企业资质升级门槛高、审批严,我省水利施工企业具有一级总承包资质的仅有3家,二级也只有60多家,与外省比较差距很大,也与湖北水利大省不相匹配,水利施工资质等级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此事审批秩序比较多,难度也很大,需要进一步做好工作)。另一方面,监理资质门槛过低、发展快,据反映只要有30名监理工程师,就可以升为甲级资质(很多所谓监理工程师只是在监理公司注册挂证,而非公司员工),其造成的后果是监理能力不够强,不利于行业管理。对此,我们建议有关部门要认真调查研究,依规调整完善,不断提高监管水平。

   (四)工程验收进度缓慢

     工程建设完工后的质量鉴定与验收,是工程投入使用、发挥效益的重要环节。施工企业反映强烈,我省水利工程验收迟缓。有的是省、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因各种原因没有及时组织验收,有的是业主以各种理由推迟验收,还有的是验收前决算审计确实存在滞后的问题等,导致工程建成多年,甚至有的是十多年仍没有验收。据了解,我省大部分已建成水利工程只进行了或分部工程验收、或单位工程验收、或主体工程投入使用验收,竣工验收的较少。有个形象的说法,“工程建成不验收,新的变旧的,旧的变坏的”,严重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也影响了我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优秀项目经理、水利工程优质奖(江汉杯)和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的评选。(今年申报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目前我省有工程没验收影响申报)。

 (五)企业资金回收较难

     参建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企业做一个项目压一部分资金,资金回收难,负担较重,影响企业的发展。一是地方配套资金到位不够。配套资金不到位直接影响的是工程独立费(设计费、监理费)不落实,参建企业所压工程保证金、尾款难以收回。所压资金普遍达到1000万元以上,有的企业所压资金达到3000多万元。二是设计变更不够及时。据有的施工企业反映,有些项目前期勘测基础工作和设计深度有差距,实际施工中与设计出入较大,但变更又不够及时,施工企业需要垫付大量的资金做工程。我省2家施工企业在南水北调工程施工中已分别垫付1000多万元和800多万元。三是业主转嫁有关费用。如应由发包方负责的征地、拆迁、协调工作不到位,影响施工工期,加大施工成本,为赶工期而影响工程质量;再如工程概算中应有的工程措施费、资源税等没列入项目资金计划,而由施工方承担;还如延伸审计到承包方,承包方不属于审计对象,还要承担审计费用等,确实增加了施工企业的负担。此事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对此作法有想法,我们要求审计部门要宣传好审计法规,讲清道理,消除误解,尽可能减轻企业的负担。

  (六)历史问题亟待处理

     历史遗留问题,一是湖北大禹、水总公司改制的遗留问题。当时,厅党组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企业脱钩改制的精神,做了大量的工作,总的讲,改制是成功的,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很好基础。但由于时间紧省里催得急确实来不及对一些具体问题研究处理,主要问题是土地使用权一直未能过户到新公司;改制时进入养老保险的费用没解决;改制前的项目审减资金数额较大;职工计划生育奖励政策和原幼教教师待遇未落实等。二是省管四座水库(王英、富水、高关、吴岭)水面权属不属管理单位,既给管理者造成困难,又影响了防洪安全和灌溉、供水、发电效益。此事虽然是历史问题,但要跟踪做好协调协商工作。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既有企业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因素。内部原因主要是有些企业队伍整体素质不够高,表现在“四缺”(即缺技术人才、缺持证人员、缺经济实力、缺管理水平);有少数施工管理企业不严格履行合同,不加强施工现场建设管理,随意变更标准,造成工程施工进度不快和质量隐患;有些企业内部管理不够严格,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既影响对外形象又影响自身的发展。外部因素主要是有些政策法规不够完善,如水利定额标准不符合现实情况,又如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的很不理想;有些工程概(预)算缺项不完整,带来工程建设的资金缺口较大,该做的工程刹尾慢,竣工验收的时间拖得长;有些地方施工环境不够优良,存在故意扯皮和乱收费现象;还有些改制企业反映的一些实际问题,按照分级管理权限,该解决的问题解决了一些,但由于各种原因,所以解决的还不够彻底,而这些企业迫切要求有关领导继续的帮助解决应该解决的问题。

    三、建议与要求

     多年来,我省水利企业在各级领导和省、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他们抓住了很多机遇,实现了一定的发展,也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是,和沿海发达省市相比、和邻近兄弟省份相比,我省水利企业在国内同级企业中竞争实力不够强。因此,我省要建设水利强省,必须要有一批水利水电建设的大军和骨干力量。总之,我们要适应改革发展的形势,不断创新水利建设市场新机制,努力为强企富民搭建更宽广的平台,为我省水利事业继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加强指导,引导企(事)业发展

     建议各级领导,特别是主管部门,对水利企业既要做到简政放权,又不能放任自流、撒手不管,更重要的是要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加强指导、引导,帮助解决诸如继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技术职称评定、文明单位申报等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对改制企业要一如既往的加以扶持,对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单位,要从发展大局出发和调动各类企业积极性着手,必须作好改制的准备并适时适当的放开一些管理权(如人事管理权、自主经营决策权、工资奖金分配权等)。只有这样,企业才有活力,才能促进发展。为巩固企业的发展,恳请厅领导从不同角度一如既往的支持,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支持企业发展的举措,才能为水利企业保驾护航。

    (二)落实政策,支持企(事)业发展

    水管体制改革和水利改革发展措施,为水利企(事)业单位带来了活力,但有些政策要进一步落实,支持、保护企(事)的发展。建议一是要切实落实必要经费。省直水管单位人头经费和公用事业经费落实的比较好,但少数单位管养分离后的养护经费与实际需要有一定的缺口。一方面企(事)业单位要依靠政策,利用本地各种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综合经营积极创收,另一方面要积极争取政策上的支持,做到上下一起解决好公用经费和养护经费的缺口问题。确保单位的正常运行和工程设施能及时的养护,使其发挥更好的作用。二是要加快调整水利定额步伐。现行水利工程定额背离市场实际,既影响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又削弱了企业盈利和职工收入的增长,我们建议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尽快研究具体的调整方案,实现定额适时适度调整到位的制度机制,确保工程接得了,建得成,各方都受益。三是要抓好配套资金到位。配套资金是工程项目建设资金的一部分,配套资金不到位,工程项目建设会大打折扣,要强化制约措施落实配套资金(比如说配套资金不落实的不能再上新项目),满足工程建设所需要的资金。四是要抓紧处理遗留问题。历史遗留问题是企(事)业单位不稳定因素,处理不好或不处理会给企(事)业单位带来改革发展的困扰。我们建议,要按照“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的原则,落实领导,研究对策,寻找出路,实事求是地有计划分步骤的加以解决,为其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五是要制订相应的激励政策。对在水利建设市场“重合同、守信用”和获得省、部级以上各项荣誉称号和奖项的企业,在信用等级评定以及招标投标中给予适当的奖励加分,以利充分调动积极性。六是要加强保护措施的落实。企业和企业家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力量,为建设湖北水利强省发挥了作用,省委提出“企业家老大”的口号,对此,我们建议各主管部门要有相应的措施保护好企业和企业家,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调动积极性,促进我省水利建设持续的发展。

   (三)调整完善,帮助企(事)业发展

     现行水利建设机制在规范行业行为、增强市场调节的同时,也出现了项目主导权下移、项目任意拆分细小化、工程验收不及时、项目管理成本增加、建设业主寻租动机和空间增大、市场准入门槛降低导致市场恶性竞争等弊端。建议省、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强化项目主导监管,提升项目建设水平。一是调整完善有关管理办法。标书制订要符合法规,使各级企业都有平等竞争的空间,抵制资质高的企业中小标而转包工程。设计要科学、有一定深度、变更应及时。评审项目要坚持原则,按政策、标准、规定办事。概(预)算价格要符合客观实际,不能任意降低和削减,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的完整性,对外省施工企业要按有关规定和准入制度要求严格审查,决不准皮包公司进入我省水利建设市场,对施工企业借资质、卖资质、违规转包等现象要及时严肃查处并划入“黑名单”。二是加快工程竣工验收。工程竣工验收不及时,不仅导致参建单位资金被压且得不到有关业绩证明、影响后续的同类工程投标,更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要划定工程建成后,竣工验收的时间以及确定主导竣工验收的部门,建立部门协调督促机制,政府要保证按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工程竣工验收,对达不到要求的要追究责任或减少投资或经济处罚,以至不上新项目。我们建议此项工作一定要有牵头的厅领导、主管的处室、配套的措施,以有力推动此项工作正常有序有效的进行。

    (四)规范管理,促进企(事)业发展

     创新水利建设管理新机制和规范水利建设好市场,要有一整套依法依规、科学管理的规范制度。具体怎么规范管理,我们建议要从四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要依法管理,就是要按国家的法规,对招投标等事项进行依法依规的管理,要及时检查,抓住突出问题认真的查处,及时通报决不姑息迁就,确保水利建设市场正常运行。二是要科学管理,就是以科学的态度,求实的精神,认真的方法,按照水利水电技术规程规范对设计、施工、监理、职称申报及信誉等级评定要进行科学有序、有条件的规范管理和严格控制,确保建设质量及工程安全,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三是要制度管理,就是要联系各类企业的实际,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用制度规定管人、管钱、管物,管好各种证件,通过管理,确保水利人的形象和有关事项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四是要监督管理,就是要落实监管措施,尽快建立完善监督运行机制,有力有效的约束人们的行为,确保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各项制度的落实到位并见到成效,从而进一步促进水利事业的大发展。

   (五)培育队伍,保障企(事)业发展

     企(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人,最关键是在人才。要培养一大批善管理、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才,同时管好人、用好人、留住人、调动人。建议制订队伍培育计划,采取学习、培训、考察、交流等多种形式,培养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积极与大专院校联合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发挥省水职院优势,建立培训基地,有计划地培养企(事)业所需人才,切实做好企(事)业发展人才储备。为积极推动水利强企战略,推动与水利强省相匹配的、具备国际国内较强竞争力的水利企业品牌构建提供人才支撑,以适应水利可持续发展形势的需要。

   (六)明确职责,服务企(事)业发展

     省水利水电企业协会会员单位的主体是省内服务于水利水电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其宗旨是服务水行政主管部门和会员单位。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坚持宗旨,全力服务企(事)业发展。一是积极做好政策宣传贯彻工作。宣传中央水利工作方针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及民生水利理念,贯彻落实厅党组的水利改革发展措施,帮助会员了解水利改革发展形势和动态,从而增强水利建设发展的信心。二是积极承担政府职能转移委托的工作。协会换届后,第五届理事会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工作,被省民政厅评估为4A级社会组织。(民政厅已发文)要求厅领导多交办一些具体的事务性的工作任务,我们将精心组织实施,努力做好湖北水利改革发展的服务工作。三是积极加强沟通协调工作,加强与主管部门和登记管理相关的沟通,争取更好的指导和更多的支持;密切联系会员单位,完善行业自律管理约束机制,制定行业规则,规范会员行为,积极协调会员之间的关系,主动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秩序。四是积极服务会员单位,在会员单位中推广行业先进典型经验,同时,加强调查研究,经常深入会员单位了解情况,及时反映会员单位的诉求,积极呼吁和协调解决应该解决的实际问题。总之,以上初步建议,既有的是向厅领导提的(有些建议是有关处室单位要研究解决的),又有的是向市州提出的,还有的是向我们协会自身及会员单位提的建议要求,如果这些建议能得到各方一些采纳落实的话,我想我省水利企业就能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做好协会工作,我们还恳求厅领导给予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一是支持开展优秀水利企业和优秀水利企业家及优秀总监、优秀监理工程师、先进监理单位评选活动。我们依据《章程》在施工会员单位中开展了优秀项目经理评选,各企业包括监理单位对“双优”评选反映比较好。因此,我们要求厅领导同意协会在2014年度开展此项工作,有利调动各类企业生产建设的积极性。二是支持增设协会网页。目前,协会在厅业务专辑水利经济网页有个栏目,发布相关信息不畅。请求厅职能部门将协会网页增设在厅直之窗,以便及时发布相关信息,推动我省水利建设。三是支持解决办公用房。感谢厅领导和有关单位已给协会安排了两间办公用房。目前协会专职人员5个,兼职人员5个,最近民政厅来我会检查工作时,要求我们按4A级社会组织规范管理,必须把档案资料等整理保存好。因此,我们恳请厅领导和有关单位再解决一间办公用房,以利我会更好地开展工作,圆满完成厅领导交给协会事务性的工作任务,继续为我省水利改革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